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称,政府方面"还没有下定决心"。
2011年11月,英国爆发了200多万名公务员参加的全国大罢工,抗议英国政府推行的推迟领取退休金年龄改革,造成了很大社会混乱和严重经济损失,大多数中小学停课,垃圾无人清理,医院仅有少量医护人员值班。中国某些学者将偏袒资本的西方媒体当作客观消息来源,误认为削减社会保障是大势所趋、迟早要实行的改革,主张中国也应该与国际接轨实行推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中国也像美国一样出现了养老金的资金缺口。
只有这样,才能消化美欧经济低迷造成的生产过剩和市场萎缩,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 改善社会保障有利经济增长 尽管各国面对的具体国情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是,美国希望到处削减社会保障以帮助资本谋利,企图当作普世价值推广以让人误以为别无选择。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数年来,美欧斥巨资挽救华尔街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导致贫富差距扩大、市场需求萎缩和经济低迷。当采访的记者问退休职工的生活来源如何解决时,她回答说:我觉得我们现在正在写这个政策建议,经过培训居家就近参加社会服务,50到65岁的男性去做一些养老院的园丁、园林义工,50-65岁的女的给老人做做饭,洗洗衣服,做点编织,多好。但是,西方在冷战的强大压力下被迫大幅度提高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私人企业的非工资性社会保障支出也比较1929年提高了十多倍,同时实行严格的资本账户和利率、汇率管制限制金融投机,确保匮乏的经济资源流向实体经济部门而不被金融投机所浪费,结果非但没有加重财政负担反而刺激增长并改善了财政状况。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部门虽然反复强调养老基金有大量盈余,但是,许多学者仍然提出种种效仿西方的削减社会保障改革方案,包括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减少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数额等,还以劳动人口数量减少、老龄化趋势等为依据。来源:国企杂志 进入专题: 延迟退休 。比方说,众议院预算委员会(House Budget Committee)主席保罗·瑞安(Paul Ryan)去年提出的开支削减计划中,三分之二要让低收入家庭付出代价。
皮尤(Pew)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以及高达45%的共和党人)支持政府采取行动遏制不平等。你可以说奥巴马本来应该更努力地传播这些观念——当他开始呼应共和党的论调,说联邦政府需要像美国家庭一样勒紧裤腰带之时,许多经济学家都极为难堪。每当收入分配的问题浮现的时候,那些司空见惯的右翼嫌犯会一如既往地高呼,阶级斗争。不幸的是,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远没有那么理想。
在政治评论家中,长期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民粹主义并不吸引人,美国人并不关心富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此外,有更为充分的理由认为,通过破坏劳动者的议价能力,高失业率已成为经济不平等持续扩大及收入停滞不前的一大主因,就是对有工作的幸运儿而言,也是如此。
在大选之后,盖洛普(Gallup)调查了选民的意见,多数受访者呼吁要平衡预算,支持和反对的比例超过2:1。的确,美国是一个崇尚成功的国家,不是一个憎恶成功的国家,但看到第二次镀金时代(Second Gilded Age)极端的不平等,多数人仍然会感到不安。在更理想的世界里,我们的领导人应当竭尽所能地克服这两大缺点进入专题: 国有资产 。
以管资本为主的理念进行国有资产治理,意味着为国企松绑,大幅减少和取消审批事项,使过去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政府对国有企业管得过多、过细,干预企业投资经营决策的情况成为过去时,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具体事务要坚决放下去,不要干预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法人财产权,确保具体运营不越位,真正做到放虎归山,推进国企的市场化治理,让市场决定人员的进出和资本的去向,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各省(区、市)和部分市(地)也相继组建国有资产监督机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治理确立为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执政理念,适应了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体现。
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现实中,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根据党的十六大部署,2003年经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国务院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履行出资人职责,监管国有资产。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用治理的思维方式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再设计,开启了国有资产从管理向治理变革的新历程。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
199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国有资产管理局被撤销并入财政部,机械、化工、煤炭等多个主管行业内国企的政府部门改组为隶属于国家经贸委下设的局级单位,并明确不再直接管理国企。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局,行使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能。国资委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进一步处理好自身和国资、国企的关系,着力构建监管统一、出资多元新型国资治理体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强调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在完善国有资产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建立有利于企业家管理创新的容错机制,让懂市场会经营的企业家以企业为家,让国资治理的活力充分涌现。在三层运行模式中,国资委仅与其直接下层即国有资产运营公司进行联系,其职能从管理全口径的资产向管理出资人投资资本转变。
从管理向治理变革,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折射出国家、社会及公民关系的变化。在多元主体参与下积极构建国资监管制度体系,用完善的制度安排来保障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治理理念落实。
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提升国有资产治理水平。国有资产从管理向治理变革,将形成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企业的运行模式,克服传统的国资委—国有企业运行模式中政资不分的弊端。
国资委将把重心放在依靠法治原则和市场规范管理国有资本的总量、分布及效益上面,以更好地体现国有资本终极出资人的角色。在我国,国有资产大体上可以分为企业、公共产品、金融资本、资源等四种基本形态,其中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经营的重要载体,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
坚持用法律、规则、程序来明确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权责界限,避免国资委作为掌握公权力的政府部门的行政随意性,保证在国有资产治理中多元主体良性互动,最终达到对于国有资产的善治。国有资产治理的新方向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经营和使用,进行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另一方面,国资委要以产权管理为纽带,处理好抓与放的问题,凡是和国有资本出资人有关的事情,都要落实自身作为终极出资人的职责严格地抓起来,确保资本监管不缺位。建议全国人大根据对口设置的原则,把设立关于国有资产监督的专门委员会提上议事日程。
践行理念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因此,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向治理转变,必须在多元行为主体共同参与下,以协商、合作和民主的方式,按照法治精神构建一套相互耦合、系统配套的国有资产治理制度体系。
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为国有资产按照市场规律自由灵活地流动搭建平台,根据实际情况推动国有企业整体上市、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发展公众公司。一方面,国资委通过制定导向性的政策,执行国资监管方面的法律政策,继续在宏观上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
提升国有资产治理水平从管资产到管资本,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到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中,中央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向治理转变的思维充分显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初次提出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想。
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国有资产治理探索而获得的成果最终都要靠制度来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对于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探索,对国有资产监管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等社会资本将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参股国有企业,参与到对国有资产的治理进程。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不断健全专门委员会的工作体系和运作机制,确保全国人大依法行使对国资委体系监督的规范性与合法性。其后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作出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和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论述。
2001年国家经贸委下属的九个国家局被撤销。处于第三层的国有企业则定位于国有资产的具体运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国有资产由管理向治理转变,将引入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企业的管理,进一步彰显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的性质。一方面,根据法定程序吸收国资国企治理领域专业人士加入,体现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履行国资治理领域的立法提案权和议案审查权。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七张八嘴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